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,学校关工委开展了“讲好入党故事,传承红色基因”主题系列活动,我有幸参加了“学党史、忆初心、筑同心”牵手故事会,认真聆听了老党员的入党故事,做了详细的笔记。在近2个小时的座谈学习中,我受益匪浅,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,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,入党的目的更加明确。
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党员叫王权,曾获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、上海理工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终身荣誉奖等称号。他今年82岁,有35年党龄,是一位老教授,也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。
“党组织帮我减轻了思想包袱”
说起王老的入党经历,不得不提及他的家庭出身。王老1939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区农村的一个“小地主”家庭(富农)。1953年9月上初中后,家庭出身给他带来很多困扰,有些老师和同学对他存在偏见。他背负了巨大的思想包袱,认为出身不好就不能进步,总觉得出身在这样的家庭很倒霉。他变得沉默寡言,处处谨小慎微。当学校看出他思想上的负担后,积极地对他进行教育引导,使他明白了我们党并不是“唯出身论”,而是注重现实中的实际表现。由此,他加倍努力学习,积极要求进步,同时帮助家人进行思想改造,鼓励他们服从组织、听党话,积极参加劳动,接受改造。
大学二年级体检时,他被告知患有肺结核病,要马上住院。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,他早听说过“十痨九死”的说法。他怕父母担心,就强忍病痛不告诉家人。在学校的帮助下住进了医院,住院期间,领导、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关心他,经常来看望。病情稳定后,医院让他回校休息疗养。由于肺结核有传染性,当他不知道该去哪里休养时,办公室主任给他一间小房子单独居住。他拿到房间钥匙时,眼含热泪,两手发抖,激动地说不出话来。王老讲到这时,我清晰地看见他的眼眶湿润了。到工厂工作后的第二年,他再次被检查出患有肺结核。厂领导派专人把他送到疗养院,为他提供了优良的医疗休养条件,把他再次从病魔中拯救出来。通过两次病情,他深刻体会到党对群众的热心关怀,可以说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他的一切。
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
大学毕业后,他在上海卷烟厂厂校教书,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在动力科搞机械设计。他跟着老师傅搞技术革新,完成了锅炉改造,投入运行后效果很好,得到了轻工业局的肯定。组织发现了他在机械设计方面的专长,让他负责香烟过滤嘴实验工程,此项目填补了国家空白,获得上海市轻工业科技成果奖。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,他特别感谢组织提供的平台,也深深体会到党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。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,积极向党组织靠扰。1966年7月1日,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。当时文革已经开始,由于种种原因,他的申请并没有得到批准。在文革时期受家庭出身影响,他被抄家三次,全家被赶出家门,只能住在老乡家。当时,他感觉很委屈,但他感到这只是暂时的,因为这些做法与党的路线和宗旨格格不入,他坚信总会有云开雾散之时。
1977年,市里要从工厂抽调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高校教书,点名要王老到上海机械学院(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)任教。记得离开工厂前,厂党委书记找他谈话,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,争取早日入党,这更加坚定了他加入党组织的信心。学院对他非常关心照顾,领导多次找他谈心交流,解决他思想上的包袱和一些顾虑。王老干劲倍增,如饥似渴地学习热能工程专业知识,并一路晋升讲师、高级工程师、教授和教研室副主任、主任。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
从1966年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开始,王老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没有一丝改变,多次提交申请,积极向党组织靠拢。每当他遇到困难和思想波动时,就拿出自己珍藏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,鼓励自己继续前行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我党迎来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,使他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: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过好日子的政党,是人民的政党。1983年,王老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在各级领导特别是入党介绍人的帮助下,他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。1987年12月23日,组织终于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。他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,泪水夺眶而出,坚守数十年的愿望终于实现。
虽历经沧桑,但初心不改。王老入党的经历虽然曲折,但他认为困难和挫折都是对一个人的磨练。最终他经受住了考验,通过加倍努力成为了一名党员。我不仅感受到了王老对党组织的热爱,也在思想上受到极大鼓舞。他对党的坚定信念让我认识到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,使我懂得了有很多像王老一样的共产党人超越阶级立场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的立场看待党的发展历程,也懂得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,更明白了“心中有信仰、行动才有力量”的深刻哲理。作为当代大学生,要以老一辈党员为榜样,到最艰苦的基层去历练,在勤学善思进取中提升自己,努力学习,掌握科学知识,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!
(作者:2020级工科制造类14班 李明宇;指导老师:孔德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