龚洪年、楼惟秋、华泽钊……这些名字,是能源动力与工程学院历史星空中熠熠生辉的星辰。如何让他们的育人故事与精神风范穿越时空,持续照亮今日学子的成长之路?学院以一部全新编撰的《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“大先生”系列故事》作出了有力回答。通过书册的编撰,学院充分宣传教育家精神,将老一辈的师者仁心,转化为滋养新一代能动师生的不竭源泉。

悉心挖掘,老同志倾情再现师者风范
《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“大先生”系列故事》的编撰并非孤立的创作,而是跨越十余年的薪火接力。它承接自2011年《梦萦沪江园 情系能动人》的温情底色,融合了2021年至今,叶增明、邱喜生、陈儿同等退休教授“声音档案”的厚重回响,最终在赵志军、周文铸等众多退休老教师的倾力支持下,结晶为这部图文并茂的育人篇章。在学院党委的大力推动下,赵志军、周文铸等退休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,积极参与史料挖掘工作。他们深情回忆起华泽钊、王乃宁等先生在学科建设、教书育人中的感人事迹,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。老同志们严谨求实的态度,为史料挖掘工作扎实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立体呈现,图文载体承载育人记忆
《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“大先生”系列故事》在文字记述之外,特别加入了先生们的详细简历,并收录了多幅珍贵历史照片。在周文铸、叶增明等退休教师的协助下,册子汇集了先生们与学生的温馨合影、参加重要学术交流的现场画面等宝贵影像。这些由老同志们悉心收集和保存的视觉资料,与文字相得益彰,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治学育人的光辉历程。
薪火相传,“五老”精神绽放时代光芒
《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“大先生”系列故事》的编撰过程,充分展现了退休教师“忠诚敬业、关爱后代”的崇高精神。赵志军、周文铸等老同志全程参与史料挖掘、照片提供、内容核实等工作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“五老”精神的时代价值。他们参与编撰的“大先生”系列故事,已成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,让“大先生”的精神在传承中永葆生机。
未来,学院将继续发挥退休教师的独特优势,深化育人史料挖掘工作,让更多“大先生”的崇高精神,在培育时代新人的事业中赓续传承、熠熠生辉。
供稿 能动学院